查看原文
其他

它几乎失明,但人类又给它了四个更大的难题

Sundayhao 物种日历 2020-01-04

在21世纪初,地球上还生活着5种真正的淡水豚:中国长江流域的白鱀豚 Lipotes vexillifer 和长江江豚 Neophocoena asiaeorientalis,印度、尼泊尔、巴基斯坦等地的恒河豚 Platanista gangetica,南美亚马孙河的亚马孙河豚 Inia geoffrensis,以及巴西阿拉瓜亚-托坎廷河流域的阿拉瓜亚河豚 I .araguaiaensis

相比于生活在近岸或远海的鲸豚,淡水豚生活在被陆地包围的淡水中,离人类更近,更容易受到来自人类的全方位的影响。2006年,生活在中国长江的白鱀豚因种种原因多年未被再次发现,被宣告功能性灭绝。人们开始把关注目光转到剩余的淡水豚身上,尤其是生活在人口同样密集的恒河流域的恒河豚恒河亚种 P. g. gangetica

恒河豚。图片:Roland Seitre / mindenpictures

小眼“无神”,定位靠回声

恒河豚于1801年被发表,目前被分为两个亚种,分别是分布在印度河流域的印度河亚种 P. g. minor 和分布在恒河流域的恒河亚种 P. g. gangetica

两个亚种的恒河豚在形态上差异不大,都具有修长的鳍状肢、宽大的尾鳍和长且明显的吻部,吻部长度通常可以达到身体长度的20%以上。吻部上下颌都长有许多长而尖的牙齿,这些牙齿不具备咀嚼功能,主要作用是固定住猎物防止它们逃脱。

小眼,长吻。图片:Zahangir Alom / NOAA

吻部末端是恒河豚异常小的眼睛。由于缺乏晶状体,这对小眼睛看不见具体的物体,只能用来感知光的方向。不过幸好它们不依赖视觉,而是依靠回声定位系统来探索世界。和其他依赖回声定位的鲸豚类不同,恒河豚使用回声定位时通常是侧身游泳的,这可能与它们生活在较浅的水域有关。

鲸豚类的回声定位,可帮助它们探索世界。图片:Achat1999 / wikimedia

恒河豚可以长到2~2.6米长,51~89公斤重,是它们所在的河流生态系统中绝对的顶级捕食者。灵活的游泳能力、回声定位系统加上带有尖牙的长长吻部,让它们可以在浑浊的河水中轻易找到并捕获猎物。在它们的食谱中,鲶形目鱼类和鲤科鱼类构成了主要部分,其它还包括舌虾虎鱼、恒河黄鲫、虾蟹和贝类等。

卡特拉魮[pí]是恒河豚的主要食物之一。图片:Nilheda / wikimedia

恒河豚通常独居,但有时也会因为食物聚集成短暂的小群体。它们的寿命在20年左右,一般在10岁左右达到性成熟。在一年之内的任何时候,恒河豚都可以繁殖;在交配之后,雌性要经历8~12个月的怀孕期才会产下一头宝宝。初生的小恒河豚体长在70厘米左右,它们还要跟随母亲数个月学习捕猎,直到完全断奶。断奶后的小恒河豚会离开母亲,独自生活。

但是,它们的日子会好过吗?

难题一:水体污染

严重的水体污染,是它们首先要面对的第一个难题。

恒河豚恒河亚种生活所在的恒河流域,是世界上人口最为密集的河流地区,在这片流域上生活着约4亿人。

稠密的人口意味大量的污染。沿岸有30个城市、70个城镇和数千个村庄,每天排入恒河的污水约有13亿升;沿岸的数百家工厂,每日的排放的未经处理的污水亦高达2.6亿升。此外,包含了大量化肥和杀虫剂的农田灌溉的废水,通过径流也最终流入恒河。

恒河运河(Ganga Canal),每年人们都会把水抽走,以清理河床上的垃圾。图片:Bibek2011 / wikimedia

同时,恒河还有很强的宗教意义。在印度教教徒眼中,流动的水意味着圣洁,在恒河里洗浴便可以洗去一身的罪孽。遗体火化仪式也经常在恒河边举行,火化后的骨灰直接洒入恒河,这被认为可以帮助死者得到更好的来世。在种种因素的共同作用下,恒河目前是世界上污染最为严重的河流之一。

瓦拉纳西(Varanasi)的恒河。图片:Babasteve / flickr

严重的污染造成了恒河部分河段中的浮游生物、甲壳动物、软体动物和鱼类受到污染。食物链的富集作用又让一些有毒物质在顶级捕食者恒河豚体内累积,最终造成恒河豚死亡——人们已经在恒河豚体内发现重金属、有机氯农药、多氯联苯等污染物累积。

在卡奇拉盖特(Kachla ghat)至中央邦著名的工业污染重灾区坎普尔市(Kanpur),难以寻觅到一条恒河豚的踪迹。

难题二:兴建的大坝

兴建的水坝和拦河坝,是恒河豚要面对的第二个难题。

Anderson在1879年最早对恒河豚的分布进行过描述,他认为在整个恒河流域的所有干流和支流,包括河口到上游部分都有恒河豚分布。而现在,恒河豚的分布范围已经缩小到恒河流域的一些较大的支流中。

为了蓄水兴建的大坝和拦河坝,将原本联通的恒河豚种群分割成了一个个碎片化的小种群。一些小种群因筑坝导致的食物短缺消失了,而一些恒河豚则被困在两条拦河坝之间,无法跨越。

1962年,孟加拉国在卡纳普里河上修筑了卡帕蒂大坝(Kaptai Dam)。在大坝修筑位置的上游曾经还有许多恒河豚存在,如今已经全部消失了。而在大坝下游,恒河豚虽然还没有消失,但它们的数量也正在减少。

卡帕蒂大坝。图片:Govt. Official / wikimedia

除了栖息地被分割,因拦河坝导致的枯水期水流量减少,也困扰着恒河豚。恒河所在的南亚次大陆是明显的季风气候,有明显的雨季和旱季之分。在高温少雨的枯水期,为保证灌溉修筑的拦河坝拦住了大量河水,而这让恒河豚的游动和迁徙都成了问题

难题三、四:兼捕与捕杀

渔业捕捞造成的兼捕,是恒河豚要面对的第三个难题。

渔网的材质大多为尼龙绳,它们不容易反射恒河豚发出的声波。因此,利用回声定位且视力欠佳的恒河豚会因为不能探测到渔网的存在,而被渔网缠住

恒河豚是哺乳动物,它们隔几分钟就需要到水面上换气,如果不能及时摆脱渔网,它们就会溺水死亡。在恒河巴特那(Patna)和法拉卡(Farakka)拦河坝之间的河段中,每年有近100只恒河豚命丧于刺网的死亡缠绕。

布拉马普特拉河(Brahmaputra River)中的恒河豚。图片:Toby Sinclair / NPL / mindenpictures

人类的捕杀是恒河豚要面对的第四个难题。

当地人认为恒河豚油具有治疗风湿病的作用,因此很久以前人们就开始猎杀恒河豚。此外,恒河豚油还被用作钓取具有高食用价值的加鲁鲱鲶 Clupisoma garua 的诱饵。

加鲁鲱。图片:Biswarup Ganguly / wikimedia

警钟已经敲响

鉴于种种现状,在20世纪90年代,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将恒河豚的保护等级从易危调整至濒危。在印度1972年颁布的《野生动物(保护)法案》中,恒河豚被列入附表一;2009年,印度政府又宣布恒河豚为国家水生动物,恒河豚在印度的9个保护区内受到保护。同样是在2009年,世界自然基金会印度分会对恒河与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约6000千米长河道内的调查表明,印度的恒河豚少于2000头

小船边的恒河豚。图片:Roland Seitre / mindenpictures

在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之后,许多关于恒河豚保护的文章,都将白鱀豚的例子作为警示。所幸的是,对于恒河豚来说,这个时候还不算太晚。

恒河豚所面临的污染、生境破碎和兼捕问题已经十分明显。科学家们也提出了如增大对恒河豚监测力度、迁地保护、进一步限制恒河豚栖息地渔业作业等保护建议。至于具体的效果如何,还要看印度和孟加拉国当地政府的努力了。

而在白鱀豚被宣布功能性灭绝十几年后的中国,一项关于长江流域全面禁止捕鱼的措施即将在2019年底开始实施。这对于目前已经严重衰退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是一件好事。

虽然白鱀豚不能再回归我们的视线,但长江里还有长江江豚,它们应该不会再离开了吧。

2019年1月的新闻截图,来自新华网。2019年10月光明日报亦有相关报道。

本文是物种日历第5年第294篇文章,来自物种日历作者@Sundayhao。

 你可能错过的精彩内容 

江豚:长江中的“微笑女神”

渔业兼捕:金枪鱼罐头如何杀死一头海豚

本文来自果壳,欢迎转发

如需转载请联系GuokrPac@guokr.com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